航空工业老照片林福元: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先驱

1916年,中国飞行家林福元在汕头试飞。美国西雅图的太平洋航空博物馆中至今仍保存着有关林福元的展品。因为他不仅与冯如、谭根并列为中国早期三大华侨飞行家,而且在美国的航空活动中,也曾经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早在1913年,林福元即在美国西部进行过多次高空飞行表演,他的精湛技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90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林福元,祖籍是广东省开平县的赤水乡。赤水在珠江三角洲是比较偏辟的山乡,他的父辈是因生活所迫而到海外谋生的。1911年初,他作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帝国宪政会(保皇党)的会员,和陈桂攀一道,进入美国寇蒂斯-莱特航空学校学习飞行。1913年3月,林福元学成毕业,曾在美国西部多次举行飞行表演,以飞行技术高超蜚声美国。1914年9月,林福元由美国经日本带着1架飞机回广州,后因故连人带机滞留香港。在此期间,他阅读大量进步书报,深受革命党人的影响,最后转而追随孙中山先生,终于与帝国宪政会一刀两断了。从1914年回国至1945年退出航空界的数十年间,林福元一直在广东以及中央的空军作战部队和教育机关中担任要职。这些在林福元的航空生涯中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此外还有一段值得后人记述的经历,就是林福元曾先后任3家飞机制造厂的厂长,为发展中国的航空工业做出过贡献。1928年3月,林福元担任广东航空学校机务处处长。1929年6月,他受聘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班的机械组组长,他出色的工作受到了同行的称赞。1928年11月,南京政府扩建空军,将原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扩充为由军政部直属的航空署。1930年航空署决定在南京的明故宫筹办第一飞机修理厂,这家工厂的第一任厂长就是林福元。1935年春,林福元任广州东山飞机制造厂厂长。该厂即1923年杨仙逸在广州创办的飞机修理工厂。1927年北伐结束后,美国归侨工程师梅龙安任这家工厂的厂长。从1928年起,该厂所生产的飞机都定名为“羊城”号。林福元到任后,继续开展“羊城”号飞机的研制工作。位于广州的这家飞机制造厂,是当时中国最有成绩的飞机制造厂:7000 多平方米的厂房,分木工、油漆、机器、焊工、发动机和制图等部,从德国和美国进口的机器,全部由中国人操作。有人曾经做过统计,东山飞机制造厂前后共生产“羊城”号飞机60多架,这些飞机多为普通的双翼机,按用途来分,有教练机、战斗机和轰炸机。林福元主持研制的“羊城”号轻型轰炸机,前座装有固定机枪1挺,飞机携4枚100磅(注释:1磅=0.4536千克)的炸弹,巡航时速达160千米。这些飞机出厂后都装备了广东空军。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中日空战的升级,中国空军对战斗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飞机的制造也就更为迫切。1937年8月,林福元调任广东韶关飞机制造厂厂长。该厂的前身是由广东地方政府引进美国的设备和技术而创建的韶关飞机修理厂。1935年8月工厂建成,当年底即开始生产自己设计的“复兴”式教练机。1936年8月,广东的航空事业统一到南京后,南京政府接管了这个工厂,并将厂名改为韶关飞机制造厂。当时工厂有500余工人,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飞机制造厂。1937年8月—1939年4月,韶关飞机制造厂共生产霍克Ⅲ型战斗机44架。这些双翼战斗机功率745马力,最大时速为384千米,在抗日空战中发挥了作用。1935—1941年间这个工厂自行设计和生产的20架“复兴”式双翼教练机性能也很好,完全比得上当时外国同级的飞机。西安事变后,驻西安的中央空军第30中队分队长卢誉衡等人两次接送周恩来往返西安、延安所驾驶的飞机,就是韶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复兴”式飞机。1938年春,韶关飞机制造厂奉命内迁,工厂的设备是经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转运云南的。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工厂于1939年1月全部迁到云南昆明的西宗村,厂名从此改为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1938年底,林福元陪同空军筹款委员会主任陈庆云赴美国募款购机,后来再没有回到航空工业界。1939年底从美国募款回国后,林福元曾留居香港。不久香港沦陷,他先在云南的滇缅公路办理军需物资的运输,继而于1944年任中央航空公司高级顾问。抗战胜利后,林福元回到广州,1949年,移居香港,受大公洋行雇用为香港新界马鞍山铁矿矿长。1962年,林福元因高血压在香港病逝,终年72岁。作者: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 编出处:《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第1次印刷)授权方: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工业老照片林福元: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