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发明“焊接相机”填补我国焊接技术空白

10月,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南京理工大学参赛项目从190.7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金奖两项,银奖一项,铜奖一项的历史最好成绩。由来自电光、经管和设传学院的9名同学组成的“焊接相机——国内首创瞬态光谱成像焊接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团队斩获金奖。小小的焊接相机,作用十分大这项新技术国内唯一、世界领先在江南造船厂的流水线上,你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硕大的焊接流水线可能没有一名工人在场,而焊接池上方一个个如同砖块儿大小、看起来像监控摄像头一般的设备全程“注视”着焊接流水线,焊接正有条不紊地在流水线上进行,并不断自我纠错、自我调整。让这一场景变为现实的,正是“焊接相机——国内首创瞬态光谱成像焊接质量在线监控系统”。研发团队进行实验提到焊接,人们对此并不陌生。现行的保障焊接质量的方式是焊前工艺实验和焊后检测,焊前工艺实验是对工艺参数进行枚举,并逐一尝试,这个过程非常耗时。焊后检测是在焊接完成之后使用“工业超声”等方式进行检测,检测出质量问题,只能废弃或返修,然而一旦漏检,就是重大事故。而团队的焊接相机则创造性地实现在焊接过程中进行检测并加以实时控制,护航诸多国之重器的铸造,该技术目前为国内唯一、世界领先,为制造业带去颠覆性改变。护航大国重器的“眼睛”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明确提出:“先进焊接必须突破初级自动化模式,降低自动焊接中由于工艺材料异常、环境扰动导致的焊接形态、冶金等缺陷,避免返工和二次加工。”而焊接相机正实现了这一愿景,填补了目前我国焊接技术的空白。“一块坦克的装甲裙板,利用之前已有的焊接技术,工艺的研发周期可能长达两年。而利用焊接相机,我们能把时间缩短到两三个月。”团队负责人、电光学院博士生谢辉这样说道。焊接相机还能应用到从航空航天到高铁、汽车桥梁制造等一切需要焊接工艺的工业制造领域。目前已经与江南造船、神华能源等多家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并且投入了实际运用。在江南造船厂,团队为该厂进行产品部署与流水线规划,实现流水线的完整自动化,获得高度认可。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发明“焊接相机”填补我国焊接技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