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公布入选平台“质”“量”齐增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以下简称:“双跨”平台)名单。名单中包括28家企业的互联网工业平台,对比2021年“双跨”平台名单,新增14家企业。“双跨”平台遴选工作始于2019年,每年评选出年度“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四年来,“双跨”平台名单“质”“量”齐增,体现了我国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变化和竞争格局。今年的“双跨”平台遴选结果来看,不但企业数量多,分布领域广,也涵盖了多样区域与类型,同时,评审标准更为严格、细致,我国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呈现良性竞争的态势,更好的支撑、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技术体系设计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对国家的制造业乃至社会经济有着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影响,各个国家在近年来参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的竞争日益激烈。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国家战略和技术体系设计持续推进。2017年11月,国务院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发展工业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战略设计来看,我国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顶层政策体系,为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如2017年11月,国务院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发展工业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自2018年起,“工业互联网”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三年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快速成长期,也是从概念普及进入实践推进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发布,正是对这一关键时期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作出的规划,代表我国工业互联网事业在新的高度上,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启了新的征程。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除了中央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各地方工信系统也积极投入产业布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2021年12月印发《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了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十百千”目标。其中的“十”是指平台建设: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夯实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基础,形成10个以上面向重点行业的国内一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5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近几年,数字经济成为浙江的“一号工程”,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浙江提出建设“产业大脑”,在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提升。目标是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以数据为资源要素,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贯通政府侧和企业侧,融通消费端和制造端,为企业数字化赋能,为产业生态提供数字化服务,为经济治理提供数字化手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市场认可不断提升前景向好资本市场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高度看好反映着市场的逐步认可。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2022年3月发布了《2021—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融合作发展报告》,报告中提到,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完成非上市投融资事件346起,同比增长11.6%,披露总金额突破6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5.9%,19家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完成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突破145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表示,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优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业门类齐全;二是拥有强大的网络和制造发展环境;三是市场需求充足;四是我国在工业领域具备庞大的人才储备。目前,我国已经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入选“双跨”平台名单的企业正在各自领域内积极发挥着标杆作用,他们不断深入了解一线工业需求,基于自主研发创新,为工业生产提供全套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加速助力各个领域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并促进世界级工厂转型标杆的诞生。多家入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速输出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发挥“双跨”平台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要担负起更多责任,带动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展望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广阔,将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增强工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互联互通、深度融合,支撑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