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能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刷新重试诊断code:vid:uuid:requestId:播放时间:提示信息00:00 / 00:00确认取消今年,距离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时刻转瞬已过了半个世纪。今年,“天宫二号”回家了。在轨飞行超千日,“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开展了14项科学实验任务。2016年,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二号”并进行了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随着“天宫二号”任务的结束,中国的空间站工程也将全面展开。2018年5月,中国宣布正式开启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今年6月,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退役,而中国空间站设计寿命为10年。从2022年正式运行,这可能成为2024年以后唯一的在轨空间实验站。中国没有将任何人拒之门外,而是将同他国科学家一起探索浩瀚的宇宙。超级航天模式,开启从无到有的中国航天,2019年已开启超级航天模式。“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升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数已突破300次。每一组数据的出现都证明中国已经在世界航天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航天发射114次。其中,火箭发射次数中国39次、美国31次。上一次全球发射超过100次火箭的年份是1990年,而当时中国一年发射的火箭不超过5个。这是个“烧钱”的行业太空中的基础设施,就像我们今天不可或缺的公路或铁路等生活设施一样,将为太空研究提供便利。借助遥感卫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手机地图软件获取定位、路线和图像;卫星电视则是人们生活中的航天科技的直接应用。或许空间计划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直接的利益,但它对人类发展有着潜在益处。技术成果应用广泛随着今年6月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全天候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据统计,中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2000余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

中国为什么能建立自己的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