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以苗药针为代表的民族医药,能否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贵州科技厅主动出击,除了做好系统内的排查和防控,还于日前紧急启动“战疫”科技攻关,立足于疫情研判、疾病诊治、隔离防护等一线技术需求,面向社会公开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中医药能否“一招制敌”取得奇效?目前不得而知。不过,号称……
11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至今恰好一个月,距离驻留六个月的进度条已走过1/6。再回首,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任务返回地面,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接力前行,中国空间站建造有条不紊,中国航天人奋力向前。让我们再次回望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走过的路,不一样的身影,一样的决心!接力前行,进入……
水上光伏发电 水面蒸发制卤 水下水产养殖,“盐光互补”实现一地三用立体循环7月11日,记者在天津长芦海晶集团看到,在蒸发区整整齐齐地架设了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就是世界上单体最大的“盐光互补”项目——华电天津海晶100万千瓦“盐光互补”光伏项目近日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在保证“土地性质不变、盐田收益不……
“目前贸发局已组织约30家上海科创企业,计划于下月赴港参加首届香港国际创科展,进行展示和交流。”日前在上海举行的“沪港创新发展论坛”上,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说,近期沪港科技创新合作按下“加速键”。“沪港创新发展论坛”由香港贸发局、上海市香港商会联合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香港特别行政区……
发动机点火(示意图)资料图片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王兵教授团队2022年1月24日进行了自主研发的新型发动机飞行演示试验。发动机在预定的高度和速度范围内成功点火、稳定工作,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表明,我国已经掌握该新型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工程实现能力。据了解,在航空领域宽速域、跨空域飞行的发展趋势推动下,传统空天动……
9月14日,随着位于我国南海莺歌海的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投入生产,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图片由中国海油提供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是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技术装备……
近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顺利通过欧洲用户要求(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符合性评估,获得了EUR认证证书。认证结果表明“华龙一号”与EUR最新版(E版)要求具有高度的符合性,其设计满足欧洲最新核电要求。EUR组织由来自法国、捷克、比利时等国家的14家欧洲大……
26日上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在中日友好医院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中日友好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组建,致力于引领我国呼吸学科发展,解决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带来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呼吸疾病危害严重,防治能力不足,新冠疫情的暴发凸显了人民对呼吸疾病防治能力整体提升的迫切需求。”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中国……
10月31日,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湖北省襄阳市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建成通车。隧道两次下穿汉江的沉管隧道长1.01公里,是千里汉江第一条公路隧道,也是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据中交二航局鱼梁洲隧道项目负责人孙晓伟介绍,鱼梁洲隧道建设从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特殊材料、智能建造等多个领域入手,实现国内首条沉管……
10月23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发布并解读了《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0)》,报告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形势、新动力、新特点以及下一个五年重点发力的领域切入,系统介绍了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