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老照片朱家仁:第一个造直升机的中国人

朱家仁研制的“蜂鸟号”甲型直升机朱家仁,湖南汉寿县人,从小在苏州长大。1920年赴美国留学,主攻航空技术。1926 年朱家仁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专业毕业,次年回国,先后在上海虹桥飞机厂任技士、技正,参加过设计、制造“成功第一号”和“巴侨” 号飞机。从此,他热衷于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矢志不渝。朱家仁的父亲是清末武官,辛亥革命时起义投向民国,后任师长,与山东省主席陈调元友情甚笃。1930年春,朱家仁提出想制造飞机的愿望,得到陈调元的支持,并给了2万元的资助,接着又取得了南京航空署的准许,从此朱家仁开始研制飞机。当时,朱家仁在上海飞机厂工作,奉命调往杭州航空署任补给科科长。为了事业的成功,他放弃了科长职位,甘当科员,把精力花在制造飞机上。但是,陈调元资助的经费很快用完,当时急需的是添购材料和支付工人工资。无奈之下,朱家仁把自己的工资扣除必要的家用开支外,都贴上去了,并变卖部分家资以做补贴,才使制造飞机的工作得以为继。到1937年春,朱家仁的飞机终于制造完成。这是一架双座双翼飞机,由于是在苏州制造的,因此命名为“苏州”号。1937年5月20日,“苏州”号首飞即获成功, 消息传开后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特重奖朱家仁1500元,以资鼓励。“苏州”号飞行成功后,朱家仁的名字很快在航空界传开了。接着他被调往洛阳担任空军第二修理厂厂长。可是上任一个多月后,抗战全面开始了。1941年,他奉命调往昆明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任厂长,主持研制“研驱零”飞机。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飞机最后未能研制出来。但通过这型飞机的研制,朱家仁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为他成功研制第一架直升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朱家仁开始研制直升机。为了使研制工作做得扎实可靠,他先制成了1架1/10的直升机缩比模型,进行各种试验,取得经验和数据后,再研制载人直升机——“蜂鸟号”甲型直升机,仅花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蜂鸟号”甲制成后,先进行系留试验,即把直升机机体用几根钢索拴住固定, 不让直升机离开地面。可是,当驾驶员起动发动机,旋翼转动后不久,有一个固定的钢索的系留桩被拔出地面,直升机随即倾倒,碰坏了旋翼,试验失败了。朱家仁并未因此灰心,接着于1947年又制成了“蜂鸟号”乙型直升机。这架直升机与前一架的外形相同,机上装1台92千瓦的“金纳B”-5型发动机,旋翼直径7.62米,直升机宽2.34米,高2.63米,空重590千克。按设计要求,直升机巡航速度为112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速度136千米/小时,航程219千米。正当“蜂鸟号”乙型直升机将准备全面试飞之际,已临全国解放前夕,朱家仁奉命调往台中第三飞机制造厂任职,还没来得及试飞的“蜂鸟号”乙型直升机无法带走,而被留在了大陆,后来昆明解放了,这架直升机也不知去向。朱家仁到台湾后, 仍念念不忘制造直升机。1949年,他参考了外国人设计的几种纵列双旋翼的直升机结构,自行设计了“飞行香蕉”型直升机。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终于在1951年制成了第一架原型机,并用他的英文名缩写命名为CJC-3。1952年底,第一架实用型CJC-3制造完成。它的外形与美国的MC-4直升机很像。可惜的是在1953年8月的飞行试验中出了事故。为了查找原因, 改进机型,朱家仁废寝忘食,日夜工作,终于在1958年8月制成了改进的CJC-3A型直升机,绰号“飞行香蕉”。表面上看,它与CJC-3没有多大差别,但在结构上改进不少。1956年3月9日,在去掉系留索后,CJC-3A直升机进行了自飞行试验,基本获得成功。就在这个时候,台湾当局“国防部”规定的研究期限已满,停止给朱家仁以经费支持。没有经费来源,CJC-3A直升机的试飞工作无法继续下去, 朱家仁的多年心血付之东流。此后,人们再也没有听到朱家仁研制直升机的消息了。1962年12月31日,朱家仁退役。1965年8月, 朱家仁自费赴美国考察航空工业,回到台湾后在台中制出了气垫机1架。1980年,朱家仁迁居美国。1985年7月11日,朱家仁在美国逝世,享年85岁。作者: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 编出处:《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第1次印刷)授权方: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工业老照片朱家仁:第一个造直升机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