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操作系统生态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2019年7月2日,武汉,使用中标麒麟操作系统的清华同方龙芯电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当前,操作系统、芯片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之痛。国产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在加强技术攻关的同时如何取得突破?如何建立起应用生态?10月12日,“自主可控砥砺基础软件——国产操作系统生态研讨会”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以下简称深圳超算)举行。会上,多位专家就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培育献计献策。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詹剑锋认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要从产业链上游做起,如果在产业链下游创新,只有在和平时期的非管控状态下才能享有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好处。他提出,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在智能计算领域有一批和国际同行齐头并进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未来,智能计算机产业将是我国建立自主可控生态的机会。北京涛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陶建辉认为,中国的基础软件发展应该瞄准新兴的细分市场,而不是瞄准成熟的市场,去撼动已经难以撼动的国际垄断巨头。他表示,“开源”是正确的方向,只有通过开源获得全球开发者的认同,中国技术才能真正打开市场,同时,开源有利于获取全球人才资源。原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芦东昕表示,5G、人工智能、物联网所带来的变革正在撬动新的需求,海量物联网设备和汽车等新智能终端崛起,国产操作系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对于新开发者框架的不断创造与迭代,国产操作软件的探索,将为国产操作系统奠定生态基础,助力国产操作系统走上自主可控、砥砺创新的道路。“今天我们探讨的两个问题要不要做、能不能做,答案都是肯定的。”深圳超算中心主任冯圣中表示,国产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是IT产业的痛点,需要各界一起努力,投身于中国自主安全可控基础软件创新。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国产操作系统曾是我国未能有效突破的禁区。如今,车联网和物联网兴起、发展,产业链面临洗牌,操作系统及构筑在其之上的生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年8月,华为鸿蒙系统正式发布。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中,中国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