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案例选集姜启源第二章(数学建模 姜启源 电子书)
文章目录段落:
- 1、姜启源主要经历
- 2、大一参加数学建模该怎样做?
- 3、怎样学习数学建模
- 4、姜启源的主要著作
- 5、数学建模
姜启源主要经历
代表作品:《数学模型》(姜启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人物简介姜启源教授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内知名数学建模专家、学者、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为系统辨识、数学建模、数学规划及其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等。
正如竞赛组委会秘书长姜启源教授所说,数学建模竞赛锻炼了大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字表达水平;培养了他们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进行协调的组织能力;同学们在竞赛中经历了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的考验,这种品格的锤炼使他们终身受益。
多尝试,不要急数学建模比赛其实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很多人从零开始,边参加比赛边学习建模知识,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学习、听课、刷视频,水平会提高很多。想我身边的同学,基本是大一尝试着参加比赛体验感觉,大二之后再通过逐渐积累的经验参加一些大一点的比赛,然后获奖。

大一参加数学建模该怎样做?
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我认为要遵循三个主要阶段:首先是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然后是熟悉数学模型,最后是研读优秀论文。数学建模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要求参赛者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物理、生物、心理学等。
学习基础知识:数学建模竞赛需要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因此大一学生应该先打好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学习编程语言:数学建模竞赛通常需要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因此大一学生应该学习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
持续学习和实践:学习数学建模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实践,通过课程学习、竞赛参与、团队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大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提高数学建模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建模比赛全国性的有两种,高教社杯(每年的9月份,大型,多数学校参加)和电工杯(奇数年11月份举行)。一般学校会有组织报名参加。比赛以三个人组队的方式进行,最好有个人能比较熟悉数学软件,因为比赛的题目计算量还是挺大的,用人工算不现实,而且时间也不够。
可以去学SPSS这种专业的统计软件,或者像Visio这样的绘图软件,在统计或者绘图等方面,用起来更加方面,图案也更加精美。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的数学建模竞赛,还是需要好好准备的,无论是数学的专业知识还是算法的设计实现。
如何准备数学建模,需要做这些准备。第一,找一本有关建模的基础教程,第二,学会一门数学软件的使用,三,掌握科技论文旋涡状的写作方法。
怎样学习数学建模
学习数学建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基础模型类型 方程模型: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这涉及到理解各种方程的解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银行利息问题、数字问题、工程问题等。
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参与竞赛: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可以锻炼自己的建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了解数学建模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实际应用:将数学建模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经济、工程、生物等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并推动学科发展。
学习数学建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掌握基础数学模型 方程模型:理解并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建立并求解方程。这包括但不限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组等,适用于解决如银行利息、数字计算、工程分配、行程规划等实际问题。
加强实践训练:通过参与数学建模竞赛、解决实际项目等方式,加强实践训练,提升数学建模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跨学科融合:数学建模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与融合,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综上所述,学习数学建模需要从掌握基础模型类型开始,同时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实践训练以及跨学科融合。
姜启源的主要著作
1、教学成果《数学模型》(姜启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在1992年第二届全国教材评选中获全国优秀奖,该书第二版于1993年出版,累计印数五万余册;《工程学科数学教育的改革》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数学建模
1、数学建模比赛含金量排序如下:MathorCup 是一项国家级比赛,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获奖率。 获奖比例:大赛设置有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成功参赛奖。一等奖获奖比例为5%,二等奖获奖比例为15%,三等奖获奖比例为30%。成功提交符合要求且通过查重的论文即可获得成功参赛奖。
2、数学建模含金量排名如下: 第一梯队: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这是国内最大型的数学建模类比赛,多数学校均可通过参与此比赛获得保研加分,属于A类比赛,含金量极高。
3、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对实际现象进行描述和建模的过程。具体来说:描述范围广泛:数学建模涵盖对具体和抽象现象的描述,包括外在形态、内在机制、预测、试验和解释等方面。数学简化的工具:数学模型是实际事物的数学简化,虽然以抽象形式存在,但与真实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工具。
4、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语言描绘实际现象的过程。具体解释如下:描述对象广泛:数学建模的描述对象既包括具体的自然现象,也包含抽象现象。这种描述不仅涉及现象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机制,还包括预测、试验和解释实际现象。
5、数学建模是从现实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再将解决方案应用到实际场景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问题理解与信息收集:深入研究实际问题,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