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许国澎湃一生——陈能宽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展”在京展出
2023年4月28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当日,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一所承办的“以身许国 澎湃一生——陈能宽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展”在北京应物会议中心展出。展览分为五个展区,以陈能宽为国奉献、不懈奋斗的一生为核心主线,展现了陈能宽从少年时期“颠沛流离 艰难求学”到“事业有成 毅然归国”,而后参与“两弹突破 功勋卓著”,又因国家需要“花甲履新 壮心不已”的澎湃一生。在全身心投入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建设之余,陈能宽爱好广泛,尤擅诗词书法,因此,展览又特设“以诗言志 风骨高存”展区,展出了陈能宽的大量诗词手稿,以彰显先生志趣。巧设场景,增强沉浸式观展体验展览通过动画展演、展板互动、场景还原等多种方式让观众从“眼观”到“身临”,切身感受陈能宽先生每一次的人生选择,每一段的人生经历,以及其背后蕴藏着的精神品格。陈能宽赴美学成之后,经过与移民局长达数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在1955年11月登上“威尔逊总统号”客轮,携妻女及襁褓中的小儿子踏上归国之路。在“事业有成 毅然归国”展区,利用动画形式动态展示了陈能宽回国之路——“威尔逊总统号”从旧金山经檀香山、日本、菲律宾,经过了漫长的海上航行,1955年12月16日,最终抵达香港,上岸后,他们步行至深圳,最后回到北京,回到祖国。 刷新重试诊断code:vid:uuid:requestId:播放时间:提示信息00:00 / 00:00确认取消陈能宽的一生,始终立足国家需要,面向国家目标,研究方向历经多次转换。在“花甲履新 壮心不已”展区,设计了可翻转的展板,增加与观众的互动。三块翻转展板背后,记录着陈能宽知难而进,从零开始的三次转行经历。陈能宽三次转行翻转展板设计在展厅中央位置,还复刻了陈能宽晚年北京家中的书房一角。其中的书柜背景板是拍摄了陈能宽家中书柜原貌之后将照片放大制成。书桌则是从其家中搬来的原物,晚年的陈能宽时常坐在这张桌子前办公,书桌上还摆放着孙承纬院士的赠书《爆轰研究论文集》。书房角落衣架上挂着的绿色军大衣,陈能宽曾多次穿着同款出现在核试验场上。陈能宽晚年北京家中书房一角复刻1984年12月,陈能宽和于敏在21基地大量手稿,再品先生诗意人生此次展览展出了陈能宽先生所藏的大量书法手稿、篆刻、文房工具,或陈能宽亲笔所书,或友人所赠。一件件展品无声讲述着这位科学大家的诗意情怀,也藏着陈能宽与家人、同事、好友相亲的珍贵情谊。手稿:1982年1月2日,陈能宽小儿子陈子浩远行,陈能宽作词“襁褓方八月 破浪归故国 国贫出赤子 学苦索余甜 今朝乘风去 明日奏凯还 再接须再励 为国勇登攀”,妻子裴明丽书写,为儿子送行。手稿:2005年6月12日,陈能宽为小儿子陈子浩书:为往圣继绝学,为天地立心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手稿:陈能宽写给妹妹陈能淳的家书。由于工作要求,陈能宽与家乡亲人多年渺无音讯,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与妹妹陈能淳取得联系,二人常通书信。手稿:1985年5月23日,张爱萍为陈能宽所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手稿:邓稼先岳父许德珩,喜爱诗词,精于书法,为陈能宽题“奋飞”二字。砚台:郭永怀、李佩赠陈能宽的端砚,砚台上写有郭永怀、李佩二人名字。陈能宽在某次核试验前夕和于敏一同诵读《后出师表》的轶事现在经常为人传诵。晚年在北京家中,陈能宽又手书《前出师表》一文,此手稿在“以诗言志 风骨高存”展区中展出。手稿右侧书有“岳飞书,能宽学书”几字,左下角印有“塵(‘尘’字繁体)石”印章。据陈能宽先生家属唐红波介绍,此印章刻制于七十年代末,后陈能宽先生身份公开后便不再使用。陈能宽手书《前出师表》学术大家,亦是积以寸功陈能宽一生勤谨好学,此次展品中还包含陈能宽先生的学习笔记、讲话稿等。其中,在九院科技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稿,为首次展出,陈能宽在手稿上作了细致的批注补充,讲话稿中也可窥见陈能宽在科技管理方面的前瞻性、全局性见解。手稿:在九院科技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稿。所展的学习笔记手稿时间跨度从1962年至2001年不等。2001年陈能宽已年近80,仍未停止过思考和研究,在他的一份材料学学习笔记的右上角,还注有“我跟踪学习,如大海拾贝形形色色”字样。手稿:1962年12月,核物理学习笔记。陈能宽在稿纸右上角写有“经常练功”“经常积累”。手稿:1977年1月,陈能宽撰写的“在发展方面,如何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经验。”手稿:1989年,陈能宽在《战后日本经济的经营管理》一文封面上写的感想:要振兴中华,不应满足于为科技而科技。手稿:陈能宽所作文献卡片。朱光亚先生曾评价陈能宽先生,“善于知难而进、化繁为简”。从原子弹起爆元件的研制工作,到863激光技术主题方向和路线的选择,陈能宽先生选择的始终都是那条更“难走”的路。无论是他的十年求学路,还是人生中的三次转行,都是如此,愈是艰险愈向前。他将理不清的错综复杂化繁为简,从复杂的事务中整理出清晰的思路和对策。先生作为学术大家的成就,从一份份手稿中亦可看出,是一生都在积以寸功。学先生精神,承先辈遗志展厅中还有一台20世纪70年代实验所用高速相机的复制品,陈列展品的两部分分别为相机控制台和镜头。图17:高速相机图陈能宽调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后开始从事爆轰物理研究,需要使用高速相机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当时此类设备还是从苏联进口,国内数量稀少,通过院外单位帮助才得以引进一台在我院使用。设备引进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工作者抓紧展开研究和仿制,解决设备短缺问题。这也推动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速测试技术的发展,同时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养了一批从事超快测试技术的专业科技人才。学习前辈精神,继承先辈遗志,从一台相机拓展至一个专业研究领域,建设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发展的一脉相承,正是对此的有力诠释。为理想澎湃,为国家深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让长缨在手,可卫我家园。荣光从未远去,逐光接续前行。此次在京展览以陈能宽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的召开为契机,向数百名观众开放。5月中旬,展览将移至四川绵阳,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会堂再次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