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杰课题组合作撰写的论文《SARS-CoV-2的起源与持续进化》,日前发表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英文综合性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对新冠病毒基因组的演化动态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该研究最早提出了新冠病毒存在两个主要谱系,从基因组水平上加深了我们对这种新型病毒……
地球的大气环流系统庞大而复杂,充满了多种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变化,形成了人类感知并预测的不同天气与气候现象,而这些变化也伴随着诸多不确定性。这就是现在时常被提起的“混沌效应”。“混沌效应”起源于1903年前后法国数学家庞加莱的发现,但它的实际应用则得益于气象学的研究。随着现代气象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摸索到大气演……
近日,我国首条自主研制的新型超导电缆在广东深圳投入使用,这也是全球首个应用于超大型城市中心区的超导电缆,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新型超导电缆设计、制造、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该条新型超导电缆直径仅17.5厘米、长400米,输电容量高达43兆伏安,相当于可同时满足4列时速350公里高铁的用电需求,实现以5倍于常规电缆的……
提起超算,你会想到什么?是运算速度每秒千万亿次的强大算力,还是科技大国之间的超算比拼?其实,超算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以下简称“济南超算”),超级计算在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海洋环境模拟分析、信息安全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是我国从事智能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及计算服务的……
新华社酒泉9月19日电 19日14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珠海一号”卫星工程是商业遥感卫星项目,规划研制发射34颗卫星组成星座,具备视频成像、高光谱成像、SAR成像、红外成像等观测……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大学获悉,该校王蕾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半导体抗光腐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认可支持。“钝化层助力BiVO4抗光腐蚀研究”的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将有助于提高太阳能制氢的光电转换效率。王蕾研究员介绍,新型洁净能源氢能素来是新能源的研究热……
首次专章部署科技创新鼓舞人心,——科技界专家热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大国方略,举世瞩目。“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2035年的愿景,目标具体真切,特别鼓舞人心。”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表示,让科研人员倍感责任重大的是,“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
当地时间11月16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现场,中国角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进展”的边会。会上,《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氢产量约为3300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30%,中国……
无人驾驶拖拉机在田间耕作 受访者供图农业机械卫星定位自动导航作业技术是现代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的关键技术之一,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在2020年底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项目成果“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导航与作业精准测控关键技术”通过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推……
构建开放合作、充满活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使我国地震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最终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是我国地震科技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近日,2020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基本业务、地震科技创新、防震……